4-2 能够根据对象特征与研究要求,运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
知识,选择研究路线,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选用或构建实验研究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
正确地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4-4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利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针对新能源利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分析、设计与计算;
5-3 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新能源利用过程的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模拟和预测结果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新能源利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新能源利用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新能源利用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正确分析和合理评价新能源利用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能够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新能源利用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正确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新能源利用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其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新能源利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新能源利用的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新能源利用的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角色,具有营造协作和包容的环境,建立工作目标,组织任务实施,推进目标达成的能力。
9-1 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职责,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理解个人职责与团队目标的关系,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新能源利用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新能源利用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开展新能源工程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技术理解力,凝练综述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表 1 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培养目标 5 |
毕业要求 1 |
√ |
|
|
|
|
毕业要求 2 |
|
√ |
|
|
|
毕业要求 3 |
|
√ |
|
|
|
毕业要求 4 |
|
√ |
|
|
|
毕业要求 5 |
|
√ |
|
|
|
毕业要求 6 |
|
|
√ |
|
|
毕业要求 7 |
|
|
√ |
|
|
毕业要求 8 |
|
|
√ |
|
|
毕业要求 9 |
|
|
|
√ |
|
毕业要求 10 |
|
|
|
√ |
√ |
毕业要求 11 |
|
|
|
√ |
|
毕业要求 12 |
√ |
|
|
|
√ |
四、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五、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热工基础 A、热工基础 B、流体力学、燃烧学、 能源化学、热力设备、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太阳能转换原理与技 术、风能利用技术。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项目 |
执行学期 |
周数(学时) |
学分 |
备注 |
课 内 |
德育实践 |
入学教育 |
1 |
1 |
0.5 |
“ 入 学教 育”和“毕 业教育”可 在执行学期 内穿插、分散 进行。 |
毕业教育 |
8 |
1 |
0.5 |
军训 |
1 |
2 |
2 |
物理实验 |
3 、4 |
(36) |
1.5 |
教学实习 |
工程训练 B |
3 |
2 |
2 |
课程设计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5 |
2 |
2 |
换热器计算设计 |
5 |
2 |
2 |
风能利用技术课程设计 |
6 |
3 |
3 |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课程设计 |
6 |
2 |
2 |
科研训练 |
生物质能基础实验周 |
5 |
3 |
3 |
生物质能科研训练周 |
7 |
2 |
2 |
太阳能综合实验周 |
7 |
1 |
1 |
风能虚拟仿真实验周 |
6 |
2 |
2 |
专业认识实习 |
4 |
2 |
2 |
专业生产实习 |
7 |
2 |
2 |
毕业设计(论文) |
8 |
16 |
16 |
课 外 |
素质拓展与 创新教育 |
社会实践 |
3 |
4 |
0.5 |
公益劳动 |
3 |
2 |
1 |
创新创业实践 |
7 |
4 |
2 |
合计 |
53(36) |
47 |
七、学制、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 四年制本科,修业年限:3~6 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表 2 课程类别学分构成
课程类别 |
开课模式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
|
理 论 |
实践 |
|
通识教育与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68 |
1.5 |
39.94% |
|
选修 |
6 |
0 |
3.45% |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27.5 |
11 |
22. 13% |
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
必修 |
13.5 |
29 |
24.43% |
|
选修 |
7 |
0 |
4.02% |
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 |
必修 |
5 |
5.5 |
6.03% |
小计 |
必修 |
161 |
92.53% |
理论 |
127 |
72.99% |
|
选修 |
13 |
7.47% |
实践 |
47 |
27.01% |
合计 |
174 |
表 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学分/学 时,周数 |
理论教学(含实验) 课程 学分/学时 |
独立开设的实验(实 践)课程学分/周数, 学时(实践环节) |
通识 教育 与公 共基 础课 程 |
必 修部 分 |
自然科学类 |
26.5/424 |
1.高等数学 І (1/2)* 2.线性代数B* 3.普通化学 4.大学物理 C (1/2)*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6.能源化学* |
11/176 2/32 1.5/24 6.5/104 2.5/40 3/48 |
物理实验II (1/2) 1.5/36 |
|
|
思想政治类 |
16/288 |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实践 3/48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实践 3/48 3.形势与政策 2/64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实践 3/48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与实践* 5/80 |
|
|
|
工具类(计 算机、外语 等) |
20/320 |
1.英语* 2.计算机程序设计(Python) 3.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
12/192 4/64 4/64 |
|
|
|
体育类 |
4/128 |
1.体育 |
4/128 |
|
|
|
工程导论 |
1.5/24 |
1.能源与环境导论 1.5/24 |
|
|
选 修 部 分 |
人文社科类 |
≥ 1 学分 |
通识选修部分(原公共选修部分)合计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96 学时 【参见公共选修课程一览表】 经济管理类限选项目管理、技术经济 学;通用科技类限选大学计算机 |
|
|
|
美学艺术类 |
≥ 1 学分 |
|
|
|
|
经济管理类 |
≥ 1 学分 |
|
|
|
|
通用科技类 |
≥ 1 学分 |
|
|
大类 学科 基础 与专 业基 础 |
必 修 部 分 |
|
27.5/440 |
1.热工基础A* 2.热工基础B* 3.流体力学B* 4.燃烧学* 5.热力设备* 6.电工及工业电子学 B* 7.控制工程基础* 8.工程力学 C* 9.机械设计基础 |
3/48 3/48 2.5/40 2.5/40 3/48 3.5/56 3/48 3/48 4/64 |
1.工程训练 B 2/2 周 2.专业认识实习2/2 周 3.换热器计算设 2/2 周 4.生物质能基础实验 周 3/3 周 5.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设计 2/2 周 |
专业 与专 业方 向 |
必 修 部分 |
专业课 |
10.5/168 |
1.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2.太阳能转换原理与技术* 3.风能利用技术* 4.科技文献检索与英文写作 |
3/48 2.5/40 3/48 2/32 |
1.专业生产实习 2/2 周 2. 生物质能科研训练 周 2/2 周 3. 太阳能综合实验周1/1 周 4. 风能利用技术课程 设计 3/3 周 5.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 与技术课程设计 2/2 周 6. 风能虚拟仿真实验 周 2/2 周 7.入学教育 0.5/1 周 8.毕业设计 16/16 周 9.毕业教育 0.5/1 周 |
|
选 修部 分 |
专业选修 (至少选 10 学分/160 学时) |
10/160 |
1.分布式能源系统 2.风力发电场 3.生物质发电技术与系统 4.核能发电原理与技术 5.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6.光热发电技术 7.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8.沼气工程技术 (限选) 9.能源动力测试技术 10.储能原理与技术 11.CAD 制图基础 12.土建基础 13.CFD 基础及应用 14.试验优化设计 15.能源经济学(限选) |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1.5/24 2/32 1/16 1.5/24 2/32 1.5/24 |
|
素质 拓展 与创 新教 育 |
必 修 部 分 |
素质拓展类 |
4/84 |
1.军事理论 1/36 (24+12) 2.航空航天概论 1/16 3.大学生心理与健康 1/16 4.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16 |
1. 社会实践(分散) 0.5/4 周 2. 公益劳动(分散) 1/2 周 3.军训 2/2 周 |
|
|
创新教育类 |
1/16 |
1.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1/16 |
1. 创新创业实践(分 |
|
|
|
|
|
散) |
2/4 周 |
学分小计 |
|
127/2148 |
47/(36+53 周) |
注:带*符号的课程表示学位课。
八、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九、教学进程表
月 |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
学年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一 (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 |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
学年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一 (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分散进行( ) 军训 ★ 电工实习* 专业实习△ 课程设计◆ 工程训练▲ 综合训练 # 上机实习■
考试∣ 假期〓 机器测绘 ● 综合实验○ 教学实习 $ 技能实习□ 认识实习◇ 拆装实习 &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
十、教学计划表
十一、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十二、辅修专业和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