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学机构包括环境工程教研室、新能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教研室。
环境工程教研室专兼职教师21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工程师)13名。其中博导1名,硕导14名;具有博士学位16人,占76.2%,具有硕士学位5人,占23.8%。拥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和“环境增值能源技术”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优秀专家2人次、“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高校优秀人才4人,市青年教学标兵1人。76.2%的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环境工程类专业,57.1%的教师本科毕业于环境工程类专业,95.2%的教师具有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背景。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分布合理。
实验教学条件优越,“能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通过CMA计量认证,面积3100m2,仪器设备总额1000余万元。拥有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拓展仙女河污水处理厂、沈阳光大环保科技公司、沈阳市工业固废处置中心、盛龙环境工程公司等十余个校外实践基地。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欧盟项目等10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9项。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承担20项教改与教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8项,校级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宗旨,实施以“需求导向”的反向设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上强调持续改进,充分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新能源科学院工程专业教研室拥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其中专职教师10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6人),企业兼职教师9人,教师入选省特聘教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3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市优秀专家1人,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人,校优秀教师1人,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校“我最喜爱的老师”1人,体现出较高的科研与教学水平。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项,省教改项目3项;教改论文12篇;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4项。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训练;鼓励教学研讨,青年教师赴德国、韩国、香港地区进行交流达每年3人次;3位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进修2人。近年来,专业教师共承担相关方向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近4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师8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工程师)4名。其中博导1名,硕导3名;具有博士学位6人,占75%,具有硕士学位2人,占25%。拥有“环境增值能源技术”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优秀专家21人次。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分布合理。
实验教学条件优越,“能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通过CMA计量认证,面积3100m2,仪器设备总额1000余万元。拥有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拓展国电康平电厂、苏家屯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吉林白山热电厂、盛龙环境工程公司等十余个校外实践基地。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欧盟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承担10余项教改与教研项目,其中省级以上5项,校级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宗旨,实施以“需求导向”的反向设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上强调持续改进,充分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